Skip to content

PrideLab

Be the change

  • 認識 PrideLab
    • 年度檔案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活動回顧
    • 傳媒報導
    • 實現員心聲
  • 創作精選集
    • 錄像影片
    • 攝影
    • 簡訊設計
    • 插畫
    • 出版
    • Podcast
  • 多媒體製作服務
  • 性/別多元培訓
    • 培育計劃
  • 求助資訊

年度檔案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2

FOLLOW OUR IG

pridelabhk

身心狀態欠佳致無力工作 Dean:找一個 身心狀態欠佳致無力工作 Dean:找一個自愛的餘地

Dean自小受遺傳病影響,脊椎常常突然陣痛,肌肉互相拉扯,令他忽然抽搐。跟他訪談時,儘管他很想面向對方以示交流,但頸椎又突然繃緊,頭部總是向右側。他的男友Jean,坐在他身旁,時常替他調教枕頭跟肢體的位置,好讓Dean能舒服一點。在訪問的過程間,植入Dean身體內的震動器不時震動放電,以減輕痛楚。「對不起,肩頸又痛了,」他不時致歉道。安排了數次才成事的訪問,終於在連番突如其來的痛楚下完成。

在主流的同志論述中,同志是相對異性的「小眾」;愛滋病患者與帶菌者又是同志圈中的「小眾」;像Dean這樣既是遺傳病患者,又是愛滋病帶菌者的朋友,人們總愛叫他作「小眾中的小眾」,又或「多重小眾」。這些「小小眾」一方面被認定像其他小眾族群被大眾邊緣化般,同樣遭其他小眾群體邊緣化。

Dean從前時常否定自己——他常常「勉勵」自己「要做多一點東西」,讓別人肯定自己。但與此同時,人們又會因其「小小眾」身分過份關懷他,令他懷疑別人的愛是否虛情假意——佢常常質疑自己:「我真的配擁有這份愛嗎?」他男友在旁輕撫他的手,不時替他按摩頭部,安撫他道:「反正我不會把它(Dean的狀態)看成『疾病』吧!只是他獨有的身體特徵而已。」

Jean是比Dean年長,屬同一生肖。他坦言,照顧Dean的確要花更多心力,才能達到「恩威並重」的相處方式。Jean比Dean更擔心Dean的狀況,但他說話時卻以沉實的聲線壓抑住。Jean坦言,Dean的自尊心很重,別人待他好,他總是無故猜忌別人。他憶述,自去年Dean接踵疫苗後,本來困擾他的身體痛楚來得更頻繁更劇烈。每況愈下的身體狀態使Dean難以如常工作,經常請病假,同事們開始質疑他是否詐病「射波」,使他情緒隨之一同不穩。Jean跟Dean提議道:「不如先行辭職休養吧!省點錢就行了。」Dean卻自言介意「被照顧」,男友付出的遠多於他,使他「虧欠了男友」;繼而又再墮進自我否定,甚至輕生的念頭的無底黑洞。

Jean續指,照顧男友時的確心力交瘁——每每他的負面情緒浮現時,Jean一方面喝止他,另一方面詳細跟他談,才能真正舒緩彼此情感。可是,他深知Dean辭職後終日在家「胡思亂想」,並不能解決問題。故此,Jean開始教導Dean繪畫。一開始Dean的畫作總是陰陰沉沉,冷色填滿畫紙每一寸空間。Jean直言:「那就跟Dean本來的個性無異,不留一點空白。」後來Jean開始指導他在畫作留白,且多嘗試不同暖色配搭,配上不同質地的畫紙,Dean的畫作開始漸趨多元化。Jean也開始替他找來更多同路人欣賞他畫作,互相交流。Jean對待男友的畫作就如對待男友本人,帶Dean走出家中四面牆,打破圍封他內心的四面牆。

/// 

文:鄧澤旻 @yatman_ntang 

#HKLGBT #香港性小眾 #Gay #男同志 #酷兒
今次 #TB單打日記 第1次做視聽版影片
因為想畀大家睇清楚我哋講嘅【#束胸背心】
著咗超過十年,兩個唔同身型嘅人係點揀束胸?

記得去YouTube睇片!! 
影片介紹咗本地 + 台灣 + 美國嘅幾款束胸

🔸日日教練依家著緊嘅
🎽香港束胸品牌 @cateringurwants

🔸驚叔叔第1次買嘅
🎽台灣束胸品牌 @double.tw

🔸驚叔叔依家痴肥都買到啱size嘅
🎽美國束胸品牌 @gc2b

#pridelab #pridelabhk #女同志 #跨性別 #性別表達 #幫襯自己人
【Ace Wild - Ep54】回到櫃中
所謂的櫃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以順性別異性戀的生活為主流的刻板印象,比如「人都會想要一個異性的伴侶」。

你有否留意到生活當中人們經常預設身邊其他人都是異性戀,或者預設人一定要有伴侶才是幸福的呢?面對這樣的預設,性小眾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會是躲起來,儘量不馬上把自己異於主流的地方表露出來,以免招致可能的批評或傷害。

也許這樣的預設並非出於惡意,但如果是面對一個講不聽、說不懂的人的情況下,性小眾往往只得退回櫃中,也就是閉口不談,或者順應著對方的語境回答。漫畫中的情況則是直接否定,跟直接把性小眾推回櫃中無異,而被這樣對待,是很不被尊重也很令人難受的。

#了解從聆聽開始
#可以是適合的男生也可以是適合的女生
#簡單來說就是適合的人
#而單身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

Ace為 #Asexual #無性戀者 的簡稱。泛指感受不到他人發出的性吸引力的人。 
為使大家更容易了解無性戀者的感受與心聲,PrideLab特意與AcesWild的原作者 @sallyvinter 聯繫並取得授權,發表 #AcesWild 系列漫畫的正體中文版。 
請大家多多支持連載!

#pridelab #pridelabhk #DareToBe
#AcesWild授權漢化 #狂野王牌 #來認識無性戀
#無性戀 #acefamily #性傾向 #性小眾 #同志 #香港同志 #香港性小眾
#漫畫  #comic #香港漫畫 #asexualcomic
真摯的回應:與Colby跟麥子在筆尖上的 真摯的回應:與Colby跟麥子在筆尖上的對話

友人Colby跟麥子的展覽完滿落幕了,麥子的手記也在文學雜誌刊登了,是時候讓我跟著寫點東西了。展覽前寫過Colby他這個人現在怎樣想,展覽中我寫過跟我一同回應Colby的麥子,「你」會如何回應。展覽過後,「他」、「你」、「我」......該我寫寫我的回應了。

「Colby好勇敢啊!」「我要為他做點東西。」這些反饋很耳熟能詳嗎?在所有有關「小眾」的展覽最常聽到,在他們倆的展覽亦然。Colby是一個搶眼得「經歷厚過履歷」的性小眾嗎?麥子畫畫回應著Colby甚麼?我不作冗述了,畢竟自我認識Colby這位朋友已經五年了,同一段經歷我聽過無數次。作者本尊是怎樣?小說原著是怎麼樣?我已經傻傻的分不清了。

Colby一直穿插於我大專五年的專訪生涯裡。他是一個十分樂意分享自我的受訪者:二年級專訪他的前度;三年級專訪他;該五年級正式畢業了,我就寫他跟麥子如何在藝術中結伴,認真聆聽自己的聲音。我三年級寫的專訪刊登後,正值最後一年在戶外舉辦的同志遊行。大的小的媒體爭相訪問Colby,Colby反覆背誦自己的經歷。有天Colby跟我訴苦道:「好累啊!」再三巨細無遺地暴露自己,倒頭來卻換到不痛不癢的「正評」。就在五年級的畢業習作,我把心一橫,跟他一起寫。他又寫,我又寫,這也許是最親切的回應,走著最一致的步伐。

麥子以畫作回應Colby,我就以文字跟圖片回應他們。我倆此前互不相識,卻因不約而同地回應Colby而相識著,同行著。就在剛開展的時間,某個電台節目邀請Colby解說自己的著作。麥子呢?「飛走咗囉!我真係好嬲囉!」他倆相繼怒嗆道。難道因為Colby夠搶眼,而麥子就只是毫不起眼的陪襯者嗎?我們仨不以為然,何解並置一場的展覽的二人,會變了從屬的關係。

反正我跟Colby開了頭,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別人不講,就由我講吧!」我馬上答應道。麥子隨即雀躍地跟我介紹自己的畫作,跟Colby如何打碎再重組其著作。我們仨在展場內手舞足蹈地高談闊論,在IG chatbox亦繼續喋喋不休,互相討論對方的文章。每當彼此的文章發布後,我們仨都會像交換日記那樣,互相走入各自的語境裡。

經常穿唐裝示人的麥子,從一開始只在Colby身旁冷靜地道自己畫畫的原委,到後來漸加雀躍地介紹畫作的細節:「你睇!條X嚟㗎!」麥子亢奮地指著作中的那根黃色柱道......我想我們的心霏好像打開了,對話也越來越豪放了。

猶然記起麥子的其一畫作中,男子緊握十字架,貼近天靈蓋似的。拍開黑白照的我看到一系列畫作中均有某些物件以黃色點輟,便順理成章地得出「該男子正在手握十字架插雲精」作結論。

「It's very you lor!」麥子譏笑道。麥子事後解釋道:「其實佢(該男子)祈禱囉!」常說報道要「求真」,我想還原被書寫者的語境是訪問跟書寫的禮儀。「糟了。寫錯了嗎?」我在寫報道還是寫藝評?「也許是『半道體』吧!」我自嘲說。我內心曾經掙扎著,不甘著。畢竟他們盡力讓我飽覽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我反覆閱讀過無數遍,該不會「錯」了嗎?直至麥子在其手記中提及道:「這套見解提供了多一個重讀作品的方向。」我想,我該時候釋懷了。

由展覽延期,到如願開展,再到其工作坊......我們仨一直遊歷著。在順道替工作坊留影時,我也漸漸用鏡頭發掘到他倆的另一面:Colby翹著臂躺在瑜珈咕臣上,而麥子不時粗豪地蹬高腿部介紹其作品......這些有趣的畫面一一被收進快門箱中。到後來把照片發回給他們後,麥子驚嘆道:「咁你都影到!」細節從他倆身上一點一點地發掘著,隔膜好像隨之打破著,距離也隨之漸漸拉近。

這算是見微知著嗎?還是他倆有很多鮮為人知,但又有待我加以深挖的想法嗎?畢竟寫過Colby三次,同樣地生出三個大相徑庭的語境;麥子亦然,儘管我試過反覆細閱細聽其文字跟話語;對待作品,倒頭來生出與原作者迴異的見解。

轉念過來,我想我們要一起寫下去,一起生出五花八門的分歧義。這是我們互相刺激對方,為彼此填充的引子。「人會成長嘛!」Colby開解我道。我們就這樣連繫著,同步著,成長著。

/// 

文:鄧澤旻 @yatman_ntang 

#HKLGBT #香港性小眾 #Gay #男同志 #酷兒
Ep.23【又關性別事】同志生活系列之同 Ep.23【又關性別事】同志生活系列之同婚議題補習班

錄完podcast,7月底同一日喺香港同台灣分別有同婚嘅判決,一單就係Jimmy 岑子杰嘅海外婚姻承認上訴,香港律政司認為維護「異性婚姻」無歧視;另一單就係台日同性伴侶喺台灣跨國同婚上訴成功,台北高等行政院指如果外國唔承認同婚嘅法律「有背於中華民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就不適用」。
到底podcast出街後,幾時台港嘅跨國同婚會有轉機?依家台灣同香港嘅同性伴侶有咩關係結合嘅方式?繼續我哋同志生活系列,recap下同婚資訊先!

㩒入簡介下面條Link 收聽,或者直接搜尋《點止港同志》收聽啦!
🦻🏼唔方便聽聲嘅朋友,DM 我哋,我哋可以準備筆記或者逐字稿畀你睇!
-
訂閱我哋Podcast (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下集節目就會新鮮直接為你送上!
-
第一次聽Podcast?
*用iOS嘅朋友,本身有一個紫色icon嘅"Podcast"應用程式
㩒入去搵「點止港同志」,再㩒右上角個+號就可以訂閱我哋嘅節目。
*用緊Android嘅你,就去App Store 下載Google Podcast,搜尋同訂閱「點止港同志」!
-
#podcast #podcaster #香港podcast #廣東話podcast #播客 #性教育 #香港 #pridelabhk #同性婚姻 #跨國同婚 #gaymarriage
曾組織同志共居空間 凌天風:基層同志需要空間但難以維繫

凌天風曾經任職同志組織「香港彩虹」。從前「香港彩虹」的會址開放予基層同志共居。凌解釋,這是源於13年前他19歲時離家出走的經歷——那時候父親撞破他與男士拍拖,一怒之下便跟友人離家出走。與此同時,他剛剛加入「香港彩虹」,於是因利成便,憑藉己身的經歷,開放「香港彩虹」會址予同志共居。

在當時「香港彩虹」的會址裡,穿過玄關便是瑟縮一角的辦公室。除了辦公室、洗手間和廚房只佔小部分空間外,剩下的大部分空間就是大廳。每晚同志們就在靠窗的大廳蓆地而睡,共冶一爐。同志們不但分擔伙食費,還替「香港彩虹」當義工,幫忙搞活動。這些畫面看似溫馨,同志們猶如置身一個「大家庭」;可是,凌天風笑言:「這個空間不好經營。」他解釋,共居者畢竟都是來自不同家庭的陌生人,相處與生活需要時間與空間磨合,「多一個人隨之多一種麻煩——這不是能『機械化』地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凌天風也直認不諱:「我們每天就與林林總總的問題『共存』著。」當中「自己人」盜竊事件不時在「香港彩虹」裡發生,破壞了難得建立的互信,令他義憤難平:「明明這裡難得有這麼多真摰的好朋友,為甚麼他們仍不潔身自愛,好好珍惜?」凌天風時常因此感到心灰意冷。

近年社會對待同志的態度漸趨開放,同志們整體開始富裕起來。可是,像從前「香港彩虹」那樣的同志共居空間,真的會淪為「過時產物」嗎?凌天風不以為然。他坦言,當較易接受同志的新世代年紀漸長,為人父母以後,從前的家庭問題將會大有改善;有些真的不能解決家庭問題的同志,也因經濟環境得到改善,可以選擇另覓居所。「可是,這代表問題得到全盤解決嗎?基層同志絕跡了嗎?」凌反問道。但當他回想起從前他主理「香港彩虹」時面對五花八門的問題,他歎氣道:「始終難以維持下去了。」

接下來反修例示威跟疫情接踵而來——以往「香港彩虹」有份主辦的「香港同志遊行」連番被禁;不少同志運動的前輩如岑子杰、陳志全都因「民主派初選案」被捕,甚至還押。凌天風訴苦道,別人往往誤以為「香港彩虹」不「搞同志遊行」,還有很多方式維持下去;但他時常問自己:「我們立足的空間還有多少?難了!」他再三肯定道。他就這樣把心一橫,於2020年下旬離開「香港彩虹」,本來的共居空間也隨之沒了。

/// 

文:鄧澤旻 @yatman_ntang 

#HKLGBT #香港性小眾 #Gay #男同志 #酷兒 #跨性別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完成審議香港人權狀況⚖️

委員會喺報告中質疑,港府喺提升港人對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嘅敏感度缺乏作為(lack of efforts),並關注香港並無法例處理LGBTI社群面對歧視及仇恨言論狀況。

委員會建議:
1️⃣立法明文禁止對LGBTI嘅歧視、騷擾或仇恨言行
2️⃣推行運動提高公眾意識
3️⃣引入跨性別人士性別承認機制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稿反擊內容,就「對性小眾的歧視」亦有回應💬
PrideLab就同大家回顧佢哋嘅工作到底係咪無乜作為🔍

翻查資料都已經係好幾年前就無再更新嘅工作
不見當中嘅積極性及持續性

「立法議題具爭議性要謹慎處理」
香港政府都已經講咗差唔多十年,係謹慎定係迴避呢?
多屆平機會主席都明確講過立法嘅必要性🏳️‍🌈
而性別承認法🏳️‍⚧️2017年諮詢完第一部份,五年以嚟完全無新進展

促請本屆政府用務實態度處理性小眾事務
就政策及法例上改善香港性小眾嘅狀況

#pridelab #BeTheChange #LGBTQ #香港性小眾
#性別承認法 #性別歧視條例 #性別平等
#性別歧視條例 #禁止拗直治療 #同志友善
自幼與父母不和睦 John:金錢才換到屬 自幼與父母不和睦 John:金錢才換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我』是甚麼概念?」「『我』活著是為了做自己,還是長輩眼中的自己?」John一開始就反問兩道問題。

John現與另一同志朋友合租單位共居——他們的單位面積不足400呎;可二人各自的房間就合共佔了近半。客廳只比一間房間略大,且沒有窗。John解釋,這是租房子前跟室友的共識——客廳較小不要緊,「但最重要房間夠大,因為我倆在屋內的活動範圍大多都在各自的房間裡」。

在John那約80呎的房間裡,四面牆隔閡了他與外面的「公共空間」。陽光在下午從左側的一扇小窗緩緩打進房間裡,緩緩地照明關了燈的空間,窗下的茶几放置了一張印有六塊肌照片的明信片。衣櫃置於小窗對面,是下午房間關燈時最明亮的地方。在房間右上側最不透光的一角,掛了一面彩虹旗幟,放置了一部投影機。John形容:「這裡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他續指,每晚下班後踏入家門,疲倦的身軀往房間直奔,打開房門便立刻攤在床上,「我不用管別人,別人也管不了我,因為這是屬於我的空間。」

這裡跟John從前與父母同住的家大相徑庭,他在家中沒有一間「正式屬於他」的房間——只有三兩塊木板跟一塊剛好比他高的落地簾包圍床,沒有一點私隱權:「很煩人吧!那塊簾一敞開,我做甚麼都無所遁形。」

父母不時敞簾監視John,壓力自小就在他腦海裡蘊釀著。可是,小時候John因自知沒有議價能力,只能一直啞忍。每次想反抗卻擔心迎來「經濟封鎖」,讓他在家也像「寄人籬下」:「每天我都盤算著,如何做『好』自己去討好長輩。」

年紀漸長,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父母依舊不時翻簾監視他。John終於按耐不住,跟父母大吵一輪。該他升上大學便二話不說搬進大學宿舍。那時候他終於能享受沒有父母管束的空間:「想做甚麼就做,何時回家也不用擔心別人囉嗦。」

只可惜好景不常。John度過擺脫約束的四年後,畢業撤出宿舍搬回家中,再跟父母磨擦。有一次John跟當時的男友約會至夜深時,他男友住址偏遠,John擔心他沒車回家,便把他帶到家中過夜。殊不知,父親甫見狀便開口大罵,John也不忘連同積存已久的壓抑一次過爆發。二人大吵一輪以後,John帶同男友離家出走,另覓地方落腳。

跟男友覓地暫住時,John自知要另覓穩定的棲身之所;但是,香港的房價十分高昂,超出一般上班族的承受能力。故此,儘管John文科出身,對數字一竅不通,仍跑去當核數師,只因看中其薪高糧準。可是,他自言當核數師本來就苦不堪言——經常「有上班無下班」,還要面對「捽數」的壓力:「就算我有多恨自己的工作,我也要當(核數師)啊!」

只不過,想著自己置身這80呎私人空間有多享受,想著另一邊廂上班有多苦,John坦言,只有金錢才能換來自己的空間:「沒了豐厚的薪金,就不能自立門戶——這就是代價吧!」

/// 

文:鄧澤旻 @yatman_ntang 

#HKLGBT #香港性小眾 #Gay #男同志 #酷兒
Ep.22【又關性別事】同志生活系列之你 Ep.22【又關性別事】同志生活系列之你身心健康嗎

6月 #同志驕傲月 大家搞完活動,不如講吓日常同志嘅生活。
點解有人會話LGBT好玻璃心?又因乜解LGBT會覺得被冒犯?
就同其他人一樣,性/別小眾唔係淨係得驕傲、陽光同埋「靚」,比較陰暗、負面嘅一面,同社會嘅關聯又係點?快快哋聽下同志生活系列!

㩒入簡介下面條Link 收聽,或者直接搜尋《點止港同志》收聽啦!
🦻🏼唔方便聽聲嘅朋友,DM 我哋,我哋可以準備筆記或者逐字稿畀你睇!
-
訂閱我哋Podcast (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下集節目就會新鮮直接為你送上!
-
第一次聽Podcast?
*用iOS嘅朋友,本身有一個紫色icon嘅"Podcast"應用程式
㩒入去搵「點止港同志」,再㩒右上角個+號就可以訂閱我哋嘅節目。
*用緊Android嘅你,就去App Store 下載Google Podcast,搜尋同訂閱「點止港同志」!
-
#podcaster #podcasthongkong #香港podcast #廣東話podcast #播客 #性別平權 #香港🇭🇰 #pridelabhk #心理 #社會學 #歧視 #玻璃心 #身心健康 #抑鬱
Follow on Instagram

Subscribe to Blog via Email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subscribe to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Join 5,563 other subscribers

Contact Us

Email : info@pridelab.hk

PrideLab

info@pridelab.hk
  • 聯絡我們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Astrid by a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