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證換性|改身份證性別政策出爐 須符改變性徵等六條件 團體批仍侵人權 (集誌社 2024-04-03)

終審法院去年二月裁定,入境處要求跨性別人士須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才可更改身份證性別的政策違憲。事隔 14 個月,政府今(3日)公布因應判決修訂有關政策,由即日起未有完成整理性別重置手術人士,要符合六大條件下可更改身份證性別,包括完成指定手術改變性徵,如切除乳房等、確認患或曾患性別不安、申請前至少兩年持續以另一性別生活等等。 在司法覆核案中代表謝浩霖的律師發聲明,批評政府拖延至14個月後才修改政策,令當事人痛苦地等待,也質疑交血液測試報告等要求違反個人權利和私隱權。另有跨性別團體批評新政策將手術與轉換性別「綑綁」,或令相關人士被迫選擇沒有醫療必要性的手術,未能完全符合終院判決所提及的享有「身體完整性權」,認為政府應根據跨性別人士生活實踐中的性別作定義。

性小眾真人圖書館:當在家不再感到安全,還有選擇嗎?(獨媒 2023-12-15)

撰文:Ming 近日,電影《年少日記》廣受討論,其中不少畫面引起共鳴。之所以感同身受,大概因為不少人在家庭裏都受過暴力。冷言冷語、怒罵、出手施暴,最嚴重的甚至致生命危險。面對家庭暴力,大多數人選擇忍。因為那是家,一個彷彿不得不回去的地方。 其實可以離開的 這天是11月25日,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PrideLab舉辦真人圖書館活動,和大家訴說一個女生如何面對家庭拒絕她的性傾向,從流離失所到共織支援網絡的故事。 報導連結

從死看生,歧視仍不稀見(獨媒 2023-11-30)

撰文:Ming 試想像,假期過後,為了工作或種種原因,你乘上飛機,往他城出發。距離抵達目的地還有一段時間,突然,機長緊急地公告:「十分鐘後,飛機將嚴峻地降落。」耳邊警聲響起,身邊有人尖叫,機外氣流聲響得刺耳。剩下十分鐘,你會寫下甚麽留給最親愛的人? 2023年11月11日,PrideLab邀請桔梗花生死教育中心創辦人陳培興(阿興)為LGBT+社群帶來遺書導讀工作坊。在阿興帶領下,隨著柔和的音樂,我們先閱讀了一封在空難時一位父親留下給家人的最後家書。我們能從短短文字感受到他的情緒起伏,從慌張焦急到囑咐家人,在顛簸之中,用盡最後氣力寫下:「到今天為止,我是幸福的」。 與一般書信不同,遺書沒有固定的書寫格式,有長有短,有事先準備的,也有突然來臨意外匆匆留下的。 報導全文連結

平機會主席朱敏健:研現行反歧視條例下納性小眾保障 (香港01 2023-06-17)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平機會正就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草擬建議書,主席朱敏健出席公開活動致辭時表示,平機會曾參考其他司法管轄區反性傾向歧視的立法,但認為在本港難以執行。他表示,會在現行反歧視條例的法律框架下,研究適用本港的性傾向、性別認同和性別特徵的定義,以保障性小眾社群免受歧視及騷擾。

同志驕傲月2023|觀塘LGBTQ+ALLY文化祭 性別友善組織博覽+開放工作室巡禮 (Metropop 2023-06-17)

六月是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坊間不少團體和機構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活動,希望慶祝性別多元化,並藉此提倡社會對議題的關注。為慶祝成立十周年及同志驕傲月,性小眾友善組織PrideLab於今明兩日在觀塘舉辦「LGBTQ+Ally文化祭」,邀請了數十個性別友善組織及單位擺檔,讓大家一次過深入認識相關的社群、小店及服務。 感謝Metropop 記者介紹文化祭參與單位,點擊前往報道連結。

殯葬禮儀師為別人辦生前告別禮 將生死教育融入藝術 給大眾認識「死亡真諦」(有線電視 拉近文化 2023-04-12)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拉近文化】生死教育融入藝術

「很多人會迴避這個課題,我沒有機會認識更多這個主題。現在當我接觸後,會更願意了解。」

策劃人陳培興是一位殯葬禮儀師和生死教育工作者,他在一月初開始,帶領13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年輕人,將一位故事主角的人生經歷還原成展覽。他們設計和佈置超過4,000平方呎的展覽場地,把生死教育融入藝術,希望讓公眾透過認識死亡,思考生命。

性別承認跨部門小組成立9年未有下文 團體促立法保障跨性別人士 (香港01 2023-03-31)

政府於2014年成立的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在2017年曾就制訂《性別承認法》展開公眾諮詢,惟至今無下文,並未就立法訂下時間表。多個跨性別團體代表今日(31日)到律政中心遞交請願信予小組代表,促請工作小組優化工作進度,盡快落實訂立性別𠄘認法的時間表,保障跨性別人士的權益。

聚焦|跨男海仔換證申請終獲批 團體要求五月前落實終院判決 (集誌社 2023-03-31)

跨性別權益組織PrideLab、跨性別權益會和跨青時刻,收集到 1100 個組織、學者和市民的聯署,今日向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請願,要求盡快成立性別承認法。

團體表示,十年前終審法院在跨性別人士婚姻案(「W案」)的判詞中,建議當局完善跨性別人士的法律身分和權利。當局之後成立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跟進,2017年進行第一部分公眾諮詢,但至今沒有進展。

《自己人》電台訪問- 看見非二元的故事 (香港電台第二台 2023-03-26)

本星期的嘉賓陳驚,創立組織 PrideLab,並活躍於本地同運超過十年以上。陳驚最初覺得自己是女同志,到現在的自我性別認同是非二元性別,當中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心理和思想上的轉變。 最近,陳驚參與以性別小眾故事為出發點的生死教育展覽《餘光》,成為活動的「主角 」。學員需要對陳驚的生平故事有深入認識,才可以打造一個專屬他的「生前告別禮」,為參觀者呈現一個非二元性別人士想要告知世界的故事。 節目重溫

是她、他,還是Gender X?一張證明不到跨性別人士身分的香港身分證 (端傳媒 2023-03-24)

【編者按】不久前,日本演員橋本愛在社交平台發言,稱在女浴室見到生理異性感到「恐怖」,再次引發有關跨性別權益的討論。近年來,從JK羅琳關於跨性別的爭議性發言、Elliot Page等跨性別明星出櫃,到無性別衛生間倡導、性別重置手術與性別的制度認定等政治權益爭取,跨兒群體在被更多看到的同時,也伴隨著諸多猶疑與不理解。到底,性別是什麼? 跨性別權益與公共空間為何爭議不斷?順性別女性擔憂的對象究竟是誰?跨兒群體在經歷怎樣的藥物與性別認同的掙扎?一張更改不了性別的身分證增加了多少生活困難?改變性別的制度認定為何障礙重重? 3月31日國際跨性別現身日前後,端傳媒組建「跨兒現身」專題,我們將講述具體的生命故事,也將開展順性別人士與跨兒的對話。我們試圖在爭議的漩渦中搭建一個平台,解構恐懼與不理解的不同切面,打開跨性別群體生存境況的透明櫃子。 今天是專題的第二篇:《跨性別人士在香港》

已完成手術跨男改身份證性別遭暫緩 入境處:盡快處理,不抵觸終院判決 (集誌社 2023-03-17)

《集誌社》早前報道,本身是聾人的跨性別男士海仔,在去年 11 月,已完成下身性別重置手術,獲醫管局的醫療報告證明。今年一月中,海仔向入境處提交更改身份證性別的要求。2 月17日,他到觀塘人事登記處見入境處職員,並提交醫療報告、醫生證明書等資料。不過,職員收取文件後,寫一張便條告知海仔,由於終審法院裁定入境處安排違憲,入境處需暫停更改身份證性別的安排。 海仔其後向性別友善組織 Pride Lab 求助。在2月 20日,由 Pride Lab 成員及手語傳譯員陪同,再到觀塘人事登記處了解。入境處職員當日解釋,由於入境處需按終審法院的裁決,檢視更改身份證性別的安排,因此判決後已暫停所有申請,有待重新審視相關規定,並承諾會發出書面解釋。 報導全文連結

跨性別人士更換身份證性別全停 入境處:正因應終院裁決檢視政策 (獨媒 2023-03-10)

【獨媒報導】兩名「跨仔」(跨性別男性)代號Q的匿名人士及謝浩霖Henry更改身份證性別一案,上月在終審法院勝訴,未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者也可更改身份證性別,不過入境處暫未公布如何更新政策。近日有已完成整套手術的「跨仔」入紙申請時,職員指所有申請均需暫停,直至入境處完成審視相關規定。一眾跨性別人士只能默默等待,有團體批評處方「一刀切」做法極不合理,亦與終院判決原則不符。入境處回覆《獨媒》表示,正根據終院裁決檢視現行政策,力求在合理時間內完成。 翻查入境處網頁常見問題22要求更改性別一項上,仍列出被終院裁決為違憲的準則,即須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方可更換性別。不過入境處在底部加入聲明,指因應終院裁判,人事登記處處長正審慎研究法庭的判決,檢視有關更改身份證上性別的政策,並會徵詢法律意見,以作出跟進行動以遵守終院裁決。 報導連結

已完成手術跨性別人士 指入境處疑暫停申請 未能更改身份證性別 (集誌社 2023-03-10)

終審法院二月裁定,入境處要求跨性別人士,必須接受完整性別重置手術,才可更改身份證性別的政策違憲後,處方重新審視規定,暫停了更改身份證性別的申請。影響所及,連已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人士,近日也暫時無法更改身份證性別。有關注團體促請入境處恢復安排。入境處回覆《集誌社》查詢指, 「力求在合理時間內完成現行政策的檢視」。 報導全文連結

【People of Hong Kong】非二元性別者陳驚的選擇與不可選擇 (OLO magazine 2023-03-07)

【People of Hong Kong】非二元性別者陳驚的選擇與不可選擇

人一出生,有很多事情好像都已經被預設好,原生家庭、性別和名字等,從孩提時期開始學習社會的普世價值和規範,一步一步走進制度,但路只有一條嗎?我們真的沒有選擇嗎?陳驚,一個香港的性小眾,在他截至目前為止的 38 年生命裡,像歷險故事中的主角破解每個生命的章節,解放被封印的靈魂碎片,把預設的一切逐一砍掉重練,開展他的第二人生。

「陳驚」是真名嗎?

PrideLab推廣大眾做「盟友」與性小眾同行 插畫家曲解作撐同婚並毀約 (獨媒 2023-01-07)

【獨媒報導】性小眾的故事,總是由主角現身說法。PrideLab 則嘗試開拓新視野,推出「做個好盟友」計劃,將焦點放在「配角」身上。透過描摹三位親友與同事默默支持的故事,讓坊間更直接理解如何與性小眾同行。不過,組織甫展開策劃,聘請插畫家為三段故事賦予繪圖,便遇上徹徹底底的反面例子 —— 其中一人由開初回覆「好開心你揾我!我好支持性小眾!」,到收了訂金的一個月後,竟表示同性婚姻令信教的他「唔係太舒服」而提出解約⋯⋯ 報導全文

【21世紀荒誕故事】19歲Girls’ Love被母反對 「拗直治療」經歷被畫成漫畫 插畫家阿譚:故事代替數字控訴社會荒謬 (ACOO 2023-01-05)

在2023年的今天,你會覺得同性戀是一種心理病嗎?

有一個叫家寶(化名)的女孩子,意外被母親哄騙出櫃後,家寶被沒收電話、頭被壓在放滿水的鋅盤中等,即使她願意「變乖」承諾不再喜歡女生,母親仍然不放心,苦苦不死心的找到了一間有宗教背景的組織,替家寶進行「拗直治療」,最後讓她落下更嚴重的心理病根,至今仍未能釋懷。

由插畫家阿譚為性別友善組織Pride Lab畫的《以愛之名》短篇漫畫Zine紀錄了整個治療的過程,但這不是虛構故事,而是發生在今日香港的真人真事,你能想像嗎?目前,家寶仍未走出拗直治療帶來的陰霾,故這近三年的故事由陪伴她一路走過來的Pride Lab創作總監陳驚代為轉述。

《自己人》電台訪問- 無性勝有性 (香港電台第二台 2022-12-18)

隨著性別議題及性取向在社會上受關注的程度日漸提高,除了我們經常談論的異性戀、同性戀及雙性戀關係之外,原來這個世上也有無性戀的。這項較少被提及的性取向,也漸漸受到關注。

2022年香港首次發起的無性戀公眾活動中,身為香港同志遊行籌委會成員、半無性戀者、以及跨性別人士的 Linus Chan 以無性戀真人圖書館主講人的身份,分享了他過去在摸索階段中的困惑,以及現在作為半無性戀者的情感體驗。今晚就讓我們再一次聽他的現身說法,嘗試認識更多關於無性戀者的內心世界

時尚攝影師Issac Lam x PrideLab|Phone 14 Pro攝出疫後⽇常 (香港01 2022-12-3)

著名時尚攝影師 Issac Lam 本年與推動性別平權組織PrideLab 合作,由性別認同延伸探討⾝份認同,《Us Beyond Flash and Bones》透過 iPhone 14 Pro 影像細說 4 位拍攝對象的性格⾝世與疫後⽇常,折射疫症轉變下縈繞⼤眾⼼頭的問題:「你快樂嗎?」 原文網址: 時尚攝影師Issac Lam x PrideLabi|Phone 14 Pro攝出疫後⽇常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4264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林俊彥捕捉觸動人心的情感!他會如何探索「身份認同」?(P.E. Style 2022-12-2)

近年時尚界積極靠攏「性別流動」的潮流趨勢,亦讓「性別」和「多元」逐漸成為社會大眾的探討議題。也許對於時尚攝影師而言,他們總會接觸各種「性別」,接觸各種不同的美態。那麼獲得眾多時尚品牌青睞的林俊彥,他是如何看待性別議題?這次P.E.STYLE和林俊彥進行一場關於性別的對話,娓娓道來他和PrideLab如何攜手合作,捕捉4位拍攝對象的性格身世,同時探討他們的「快樂」! 報導連結

無性戀真人圖書館——半無性戀者Linus: 我像植物一樣可以自給自足(香港獨立媒體 2022-12-2)

文丨吳坤玲 攝丨吳坤玲、Riccardo Lam、DaviDoraemon、Wingbo 在被問及如何定義“半無性戀”時,Linus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示,和特定的對象有深厚的感情連結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性吸引力的傾向,就是半無性戀傾向。 表明自己半無性戀者的身份後,通常Linus被人們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甚麽時候發現的?Linus坦言他自己「開竅」比較晚。要知道,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並非完全感受不到他人的性吸引力。當自己與對方之間產生強烈的情感時,他是能感受到對方的性吸引力的,所以Linus一直以為自己是有性戀者,只是比較難喜歡上別人。這種介乎「有性戀」和「無性戀」之間的特質,使得很多半無性戀者可能會經歷比較漫長的摸索期,Linus便是其中之一。 2022年香港首次無性戀週推廣活動(Asexual Awareness Week)中,香港同志遊行2022籌委會成員、半無性戀者Linus以無性戀真人圖書館主講人的身份,講述了他過去在摸索階段中的困惑,以及今時今日,作為半無性戀者的情感體驗。 報導連結

【肉體與靈魂】快門之下超脫枷鎖 攝影師Issac Lam打破跨性別刻板印象 (ACOO 2022-11-29)

撰文:Hoiyan 「最憎便是看錯菜單交錯食物,然後扣分!」在拍攝空檔,記者和香港時尚攝影師Issac Lam(林俊彥)的模特兒天風聊着遊戲《Overcooked》,想必大家也曾因為這款遊戲而對另一半大聲呼叫,因為分秒必爭真的很緊張!數句寒暄後,Issac繼續以iPhone 14 Pro進行拍攝。看着電腦展示着天風的黑白照片,思考着今日的拍攝主題「每個人都有一部份屬於小眾」,好奇地想,螢幕裏修着俐落短髮、眼神嫵媚的女生到底有甚麼「小眾」之處。 你看到《Us Beyond Flash and Bones》這輯照片後,又有甚麼想法嗎? 報導連結

無性戀真人圖書館:彩虹之所以為彩虹,因為每種顏色都精彩(香港獨立媒體 2022-11-9)

2022年10月29-30日,香港首次舉辦無性戀週推廣活動。在無性戀真人圖書館的活動中,無性群象A-lephants – 山城無性/浪漫戀小組成員Yumi以酷兒無性戀者身份,作為主要分享人,講述了她曾經的摸索、困惑和如今的期待。到場的讀者中來自不同性別、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段,不大的展廳被擠滿,大家討論問題和困惑,也分享這個社群中的開心和勇敢。 文:吳坤玲 報導連結

爸爸拉出櫃媽媽未接納 性小眾嘆香港性別教育落後:幾時可向前行(香港01 2022-05-26)

香港1991年通過同性性行為非刑事化的草案至今超過30年,香港性小眾社群是已感受到包容還是仍被忽視、甚至針對?作為過來人,看著性小眾平權路還須不容易地一吋一吋地開闢,80後的性小眾友善組織Pride Lab創作總監陳驚稱,性小眾很多時都希望得到家人接納,但事實上並非每個家庭都做得到。 陳驚回想即使在中學時爸爸主動拉他「出櫃」,支持他「做自己」,但後來跟媽媽爭執時,她仍一氣之下說:「其他人就正常,你就唔正常,其他人會結婚,你點可以結婚。」陳驚當下激動得奪門而出在屋外徘徊半晚才冷靜下來。

性小眾真人圖書館:邊個話 Trans 就一定係變性人?(香港獨立媒體 2021-12-22)

【獨媒特約報導】「我唔係 Gay,我真係 Trans。」一襲嫵媚的黑,將男性性徵包裹得有如不復存在 ── 啡黑長髮、黑披風、黑窄牛、啡黑短靴,纖瘦的天風卻是拒絕清晰地歸邊男女黑白。性別認同為跨性別的他,以性小眾「圖書」的角色出席 PrideLab 真人圖書館,向一眾讀者介紹並非所有 Trans 都必經「變性」,例如自己就不抗拒自己的男兒身,亦「有小小認同自己係男仔嗰邊」,兼有健康風險而不考慮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無視黑白分明的定義與界限,零散四周的每道深淺迥異的灰,同樣斑斕迷人。 適逢11月20日為跨性別紀念日,LGBT+ 性小眾友善組織 PrideLab 舉辦真人圖書館閱讀活動,邀請了五位比起同志更為邊緣化的性小眾 ── 性別認同為跨性別的天風、非二元跨性別的 Vincy 及陳驚、性別認同為女的曾晴,以及無性別的文仔 ── 與讀者直接交流,並接受讀者自由發問,讓更多人讀到性小眾的故事與日常。

灣仔區會通過表格性別欄加入「其他」選項 跨性別人士:感到接納和支持 (香港獨立媒體 2020-12-30)

(獨媒報導)灣仔區議會昨日(12月29日)舉行撥款及常務委員會,會上通過灣仔區議會發出的表格,在性別一欄除「男/女」選項外,加入「其他」選項。有跨性別人士及性別流動者在會上分享,性別一欄只有二元選項,容易引致尷尬及歧視情況,如加設「其他」選項,將能感受社會的接納和支持,可以最真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性別。 報導連結

【#與你共融】十年未敢出櫃的性小眾:「環境令我唔鍾意表達自己」(StartChing 2020-12-19)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StartChing【#與你共融】 沒有譁眾取寵的標題、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訪問內容,一段平凡的女同志故事,或許更能訴說到大多性小眾在生活中所面對的困境與壓力。 這次是阿Wah首次面對鏡頭,公開分享自己的故事。出櫃與否是個人選擇,但至少作為家人、朋友或是社會上的一分子,大家可以給予性小眾一個友善的環境,讓他們在「不那麼勇敢」的情況下,也能舒服地表達自己性小眾的身份。

尋找身份35年 家人當撞邪 出櫃明志 被送中驅魔 (蘋果日報 果籽 2020-11-13)

三十七歲,一般人認定為「中女」的年紀,恩恩才開始學習如何買衣服、買飾物、束起頭髮、化妝、打扮……跟一般女生不太一樣,自出娘胎時,恩恩是男生,女性人生在去年剛剛開始。 「我很不喜歡以前的自己,我做出來的,是其他人認同的男生,不是我自己想做的自己。經過了三十多年自我探索,我開始作出了很大的改變。」

PrideLab:以藝術營造性小眾友善社會 (香港獨立媒體 2018-12-16)

對於性小眾,包括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等,主流社會多以獵奇「這些怪物究竟長什­麼樣子」的態度;也有以傳統價值為正確的人­認為他們「有病」、「誤入歧途」,甚至敗壞­道德。只以多數人的視角看待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獵奇好,污名也罷,究竟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與共融有何益處呢?PrideLab 的創辦人相信增進主流社會對性小眾的理解,是推動共融的重要一步。他們致力以創作藝術推動性別平等。以幽默的方式講解性別議題。期望藉此推動社會能尊重不同的人。組織幹事當中,有性小眾,也有關心性小眾的主流人事。成立五年以來,已經製作了超過90部影片。內容相當豐富,包括香港同運歷史、同圈生活小知識、開啟戀愛關係、伴侶相處等。­推展PrideLab 的工作,也讓幹事與義工的個人成長得益非淺。筆者與其中一名幹事­Linus,以及義工阿曉作了一次訪談,期望更多人了解這個組織,以及當中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 撰文:丁凱樂 報導連結

【無性別者.下】教同志拍片、跟街坊講平權:穿梭現實與虛擬作戰 (01社區 2018-05-16)

上周末的下午,銅鑼灣正值百貨公司感謝祭,東角道兩旁擠滿排隊血拼的人,中間的行人專用區則站滿擺檔的性小眾。他們一班性小眾每年「國際不再恐同日」前的周末均在此集會分享,今年想與路人多點互動,便走進人群派資料單張介紹。現場加上路過的掃貨客,儼如熱鬧嘉年華。 13年前同一個日子,這裏曾有班同志戴上面罩遊行,那時20歲的陳驚只敢裝成路人,遠遠在街角窺看。之後的13年,他漸漸栽進同志圈子,今天更在同一個位置,擺檔介紹自己的性小眾組織。 他的組織是個新媒體,卻覺得若隱身的性小眾只能網絡跟網友講,能現身搞同志運動的人,為何不走入社區跟街坊講?他想街坊「唔洗驚、唔洗八八卦卦講,有咩即管同我哋講,我哋就企喺你面前。」 撰文:林可欣 攝影:高仲明、鄭子峰 報導連結

【無性別者.上】30歲改名跨性 愛女人也愛陰柔男:我不是女同志 (01社區 2018-05-12)

人們望見眼前的一個人,習慣在三秒內憑他的樣貌打扮辨別他屬男或女。陳驚看上去卻令人很疑惑。他走到快餐店收銀阿姐問他:「阿妹食啲乜」;燒味師傅端上一個餐叫他:「肥仔食得喇」。他其實是非二元的跨性別者。 出生時性別為女性,他小學感覺自己喜歡同性,一直至幾年前他仍以為自己是女同志。他花了十多年時間才搞清楚自己是非男非女的「Gender X」性別身份,還有非同性戀或異性戀的性傾向。 了解清楚自己的性別認同後,他兩年前正式在身份證改了陳驚這中性名字。他請記者在報道稱「他」是中性的「他」,亦請別人毋須叫他陳先生或陳小姐,直呼其名就好了。保守人士抨擊他這樣「主觀」定義性別是扭曲常理。但若性別與性向本是如斯流動,他不過是想誠實做一個人。 撰文:林可欣 攝影:鄭子峰 報導連結

【勇敢去愛】《抱抱我的初戀》真實版 出櫃只為忠於自己 (蘋果娛樂 2018年05月10日)

電影《抱抱我的初戀》2018年5月在香港上映,首次有荷里活同志校園青春電影,電影刻畫了男主角Simon面對出櫃的心路歷程。 Cuby和Jimm在《動開戲》訪問中談及在十七八歲時,也曾因為性取向而迷惘,經歷過出櫃的掙扎。 出櫃與否,比起外界的眼光,反而自己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更加重要。 報導連結:https://hk.entertainment.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daily/article/20180510/20386168

[Her Fund 婦女動力基金] 一群女俠的故事 (下) 師奶與同志一起成長 (Fitz – 2018-02-25)

表面上,關注天水圍婦女問題的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和LGBT+ 性小眾友善組織 PrideLab.hk所關注的議題南轅北徹,好像沒有合作空間。去年,他們相識於一個性別平權會議。之後,PrideLab 向HER Fund申請撥款其「連結性/別」學習平台計劃 ,就找來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參與其中。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總幹事阿靚與PrideLab成員陳驚異口同聲表示,無論婦女問題,還是同志平權問題,其實都是追求公義。而這個理想,亦與 HER Fund 的理念如出一轍。 詳細報導:https://fitz.hk/?p=87195

《The Pulse》﹣Linus Chan (港台電視 – 2017年12月9日)

2017年12月9日,港台電視The Pulse專訪有關跨性別和性別承認制度。 PrideLab 行政及財務總監 Linus Chan接受港台電視The Pulse節目訪問,講述作為一位跨性別男性對對《性別承認》諮詢的看法 。 由於W婚權案而法庭要求政府就《性別承認》展開公眾諮詢,並可參考英國制度立法。 Linus特別提到希望公眾了解 #性別承認 諮詢只是一個性別平權的開始,期望往後繼續打開性小眾更多平權議題討論。  

年輕出櫃怕啲乜?(雜誌 #e+娛樂 專欄 #斷背山下 92)

雜誌 #e+娛樂 專欄 #斷背山下 92 不論到大學分享,或在不同訪問?被問及我的出櫃故事,我都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不是人人都需要出櫃。各人要因應自己的工作環境、父母的接受能力才可,不要因為自己很想出櫃而忽略家人的感受。至於八、九十後的年輕人又怎樣看待正準備出櫃這回事呢?原來跟我所關注的有點不一樣。 最近推動同志及性別運動的全義工組織「 PrideLab」 拍攝了一條短片關於「給正準備出櫃的你」。年輕一軰認為出櫃令他們很憂慮,最怕是父母會不再愛他們,不再理會他們;封鎖他們的財政及不能出街玩樂。短片建議年輕人出櫃前,要好好評估父母的看法如下。

「跨性別」聲明 (雜誌 #e+娛樂 專欄 #斷背山下 90)

雜誌 #e+娛樂 專欄 #斷背山下 90 「跨性別」聲明 早前一名25歲性別認同為女性的跨性別人士,在大圍站跳橋身亡,部份傳媒將事主形容成「有性別認同障礙、愛穿女裝的男子」,事件揭露香港社會及主流傅媒對跨性別人士的不理解狀況,另提供香港媒體對這方面的指引不足,也值得大家關注。

「曾經出櫃」的陳驚 (雜誌 #e+娛樂 專欄 #斷背山下 82)

雜誌 #e+娛樂 專欄 #斷背山下 82 早前於「國際不再恐同日2017」活動裡,Pride Lab創作總監陳驚(Kenn)帶同爸爸一起分享當年出櫃的經驗。 陳爸爸憶述Kenn小時候已不喜歡穿裙,到中學階段他開始思考Kenn是否有其他性傾向。Kenn說大約於初中起發現自己喜歡女生,起初也不知如何跟父母談及此事,反而是爸爸主動與她談起,問她「係咪有第二啲諗法」陳爸爸指出,當遇上子女性取向問題時,父母應該主動與子女溝通,這樣對子女的壓力會減少,態度最好不要是審問形式。這位開明父親,令我看畢報導後熱淚盈眶,我立即致電陳驚,想安排她親自寫一封信給她父親,讓大眾認識更多這位同志女兒及她偉大的父親。   

國際不再恐同日 今年主題「家庭」爸爸支持女兒出櫃﹕唔使驚 (明報 2017年5月15日)

國際不再恐同日 今年主題「家庭」 爸爸支持女兒出櫃﹕唔使驚 【明報專訊】不少同性戀者仍憂慮如何向屋企人坦承自己嘅性傾向,而32歲嘅自由工作者陳驚(Kenn)可以話係非常幸運,陳爸爸唔單止主動問囡囡嘅性取向,仲同佢講:「睇你個樣都係帶女朋友仔返嚟喇。唔使驚,我支持你。」

初中出櫃獲父接納 同志感幸運促立法減歧視 (東方日報 2017年5月14日)

香港彩虹、跨性別權益等多個團體,今(14日)於銅鑼灣舉行「國際不再恐同日」香港區活動,團體PrideLab.HK的創意總監陳驚透露,自己於初中時發現喜歡女性,起初不知如何與父母談及此事,而其父親有主動問及其性取向,並對此表示支持和接納,感到自己較其他人幸運。

團體出書 促尊重跨性別人士 ( 東方日報 2016年1月18日)

【本報訊】跨性別人士生活上多遇困難,他們希望社會人士能夠視他們為正常人。關注團體「PrideLab」昨舉行新書發布會,邀請數位跨性別人士與市民分享經歷。自幼愛作女性打扮的丁丁平日獨居,與鄰居關係不錯,對方一直以為丁丁是女生。至去年郵差不慎把銀行信件寄至鄰居信箱,事件才「穿崩」,從此碰面尷尬,不再打招呼。 男生穿女裝 遭同事辱罵 丁丁指,「我當時話封信係寄畀我,點知鄰居表情好驚訝,我再望一望封信,先發現稱謂寫了「Mr.」,死喇!」他透露,事前曾多次去信銀行要求勿列明性別稱謂,但銀行職員聲稱是一種尊重,「我覺得銀行玩我就真!」 至於本是男兒身的Terry,到廣告公司上班前會脫掉女裝換上男裝,至放工才換回女裝。曾有男同事見其換回女裝的樣子,即大講粗口,「佢鬧我做咩整色整水」,Terry大感受辱。而渴望成為男生的「阿仔」(代名)則指,「幾急都唔會入女廁」,冀成立中性廁所。二人指跨性別人士一般要經過約五年時間的精神及心理檢查,才可接受手術,期間承受沉重心理壓力,冀市民多諒解和尊重。 報導連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118/00176_043.html

攣直後援會《出櫃容易?出櫃難》﹣陳驚 (NowTV觀星台 – 2013年11月7日)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直人一小步 。攣人一大步】 香港電視史上首個專題攣直之有品味&趣味節目 – 攣直後援會 2013年在NowTV觀星台 首播,由梁梓禧和茜利妹主持,每集邀請不同嘉賓 而當中《出櫃容易?出櫃難》環節是訪問一般同志關於他們的出櫃故事 這次是首次我們以 PrideLab身份接受傳媒訪問 當時我們正準備性文化節的展覽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