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Lab:以藝術營造性小眾友善社會 (香港獨立媒體 2018-12-16)

對於性小眾,包括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等,主流社會多以獵奇「這些怪物究竟長什­麼樣子」的態度;也有以傳統價值為正確的人­認為他們「有病」、「誤入歧途」,甚至敗壞­道德。只以多數人的視角看待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獵奇好,污名也罷,究竟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與共融有何益處呢?PrideLab 的創辦人相信增進主流社會對性小眾的理解,是推動共融的重要一步。他們致力以創作藝術推動性別平等。以幽默的方式講解性別議題。期望藉此推動社會能尊重不同的人。組織幹事當中,有性小眾,也有關心性小眾的主流人事。成立五年以來,已經製作了超過90部影片。內容相當豐富,包括香港同運歷史、同圈生活小知識、開啟戀愛關係、伴侶相處等。­推展PrideLab 的工作,也讓幹事與義工的個人成長得益非淺。筆者與其中一名幹事­Linus,以及義工阿曉作了一次訪談,期望更多人了解這個組織,以及當中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 撰文:丁凱樂 報導連結

【無性別者.下】教同志拍片、跟街坊講平權:穿梭現實與虛擬作戰 (01社區 2018-05-16)

上周末的下午,銅鑼灣正值百貨公司感謝祭,東角道兩旁擠滿排隊血拼的人,中間的行人專用區則站滿擺檔的性小眾。他們一班性小眾每年「國際不再恐同日」前的周末均在此集會分享,今年想與路人多點互動,便走進人群派資料單張介紹。現場加上路過的掃貨客,儼如熱鬧嘉年華。 13年前同一個日子,這裏曾有班同志戴上面罩遊行,那時20歲的陳驚只敢裝成路人,遠遠在街角窺看。之後的13年,他漸漸栽進同志圈子,今天更在同一個位置,擺檔介紹自己的性小眾組織。 他的組織是個新媒體,卻覺得若隱身的性小眾只能網絡跟網友講,能現身搞同志運動的人,為何不走入社區跟街坊講?他想街坊「唔洗驚、唔洗八八卦卦講,有咩即管同我哋講,我哋就企喺你面前。」 撰文:林可欣 攝影:高仲明、鄭子峰 報導連結

【無性別者.上】30歲改名跨性 愛女人也愛陰柔男:我不是女同志 (01社區 2018-05-12)

人們望見眼前的一個人,習慣在三秒內憑他的樣貌打扮辨別他屬男或女。陳驚看上去卻令人很疑惑。他走到快餐店收銀阿姐問他:「阿妹食啲乜」;燒味師傅端上一個餐叫他:「肥仔食得喇」。他其實是非二元的跨性別者。 出生時性別為女性,他小學感覺自己喜歡同性,一直至幾年前他仍以為自己是女同志。他花了十多年時間才搞清楚自己是非男非女的「Gender X」性別身份,還有非同性戀或異性戀的性傾向。 了解清楚自己的性別認同後,他兩年前正式在身份證改了陳驚這中性名字。他請記者在報道稱「他」是中性的「他」,亦請別人毋須叫他陳先生或陳小姐,直呼其名就好了。保守人士抨擊他這樣「主觀」定義性別是扭曲常理。但若性別與性向本是如斯流動,他不過是想誠實做一個人。 撰文:林可欣 攝影:鄭子峰 報導連結

【勇敢去愛】《抱抱我的初戀》真實版 出櫃只為忠於自己 (蘋果娛樂 2018年05月10日)

電影《抱抱我的初戀》2018年5月在香港上映,首次有荷里活同志校園青春電影,電影刻畫了男主角Simon面對出櫃的心路歷程。 Cuby和Jimm在《動開戲》訪問中談及在十七八歲時,也曾因為性取向而迷惘,經歷過出櫃的掙扎。 出櫃與否,比起外界的眼光,反而自己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更加重要。 報導連結:https://hk.entertainment.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daily/article/20180510/20386168

拆解逆向歧視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香港彩虹策劃,澄清這些對「平等機會概念」的逆向歧視誤解誤解。讓市民知道「逆向歧視」一詞不存在於所有國際人權論述裡,逆向歧視是對平等機會概念常見的誤解,產生於對社會權力架構的忽略。 PrideLab全力支持拍攝,包括撰寫影片大綱、劇本、安排拍攝及後期製作。  

[Her Fund 婦女動力基金] 一群女俠的故事 (下) 師奶與同志一起成長 (Fitz – 2018-02-25)

表面上,關注天水圍婦女問題的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和LGBT+ 性小眾友善組織 PrideLab.hk所關注的議題南轅北徹,好像沒有合作空間。去年,他們相識於一個性別平權會議。之後,PrideLab 向HER Fund申請撥款其「連結性/別」學習平台計劃 ,就找來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參與其中。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總幹事阿靚與PrideLab成員陳驚異口同聲表示,無論婦女問題,還是同志平權問題,其實都是追求公義。而這個理想,亦與 HER Fund 的理念如出一轍。 詳細報導:https://fitz.hk/?p=8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