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再恐同跨雙日 IDAHOBIT+ 2025

2025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在銅鑼灣,PrideLab第一次擺街站,亦是香港自2019年後,LGBT+社群第一次在公眾地方有大型展示活動

一群人在烈日當空之下搭起帳篷,馬不停蹄地忙東忙西,有興奮也有緊張。

事前其實有點擔心,擔心有人來踩場。尤其是,活動前網路上一篇貼文引來大量的恐同留言,令人不禁擔心,香港究竟有多不友善呢?

結果是,的確有不友善又沒有禮貌的人。但不多。

有一段對話,想跟大家分享:
「女人和女人在一起,男人和男人在一起,我覺得是不對的、有罪的。」活動開始沒多久,有個老人家走過來,這樣跟我們說。在場一個義工聽到後,問他:「那你覺得歧視對嗎?」老人的回覆很有意思,他說:「那就不對,不認同也不可以歧視的嘛。」

我們的攤位綁住一隻歧視鬼,它很受歡迎,每個人經過都會看它一眼,都想打它幾下。有人帶著憤怒,有人用力到手機都飛了出來,有人溫柔地輕輕敲打。他們不一定是性/別小眾,不一定知道什麼是LGBTQIA+,但是大家都有共同的一點:討厭歧視。

歧視,不是只有性/別小眾才會遇到的,任何人都可以是被歧視的那個人。可能因為性別、膚色、長相、聲音,或者任何莫名奇妙的原因而受到不公平對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遇到過歧視,感覺過受歧視有多麼的不愉快。

甚至,歧視亦會進化。過去明刀明槍的一句「死基佬/婆」,時至今日已經轉化成微歧視 — 一種無意識地將刻版印象放入日常對話或反應嘅舉動。例如當個女性聽到個女同志出櫃,會答「你唔會鍾意我㗎可?」,又或者喺街度見到個跨女就會話「真係睇唔出佢係跨性別喎!」。

即使這些刻版印象難以立即消除,但說話前停一停、想一想,你會否以同樣方式回應順性別、異性戀的朋友呢?或許你就知道答案了。

香港有歧視,我們討厭這樣的香港。所以我們站上街頭,告訴經過的所有人,我們要香港變得越來越友善。